南通2018年高二學業水平期末考試測試模擬卷歷史試題答案
一起優秀網
來源: 陽光高考門戶 2018-10-12
大 中 小
文章標簽:
[學業水平考試]
[歷史試題]
本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
一、 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本大題共30題,每小題2分,共60分)
1. 中華姓氏源遠流長,以國為氏的現象在周代較為普遍,如晉文公稱晉重、齊昭公稱齊潘等。這一現象普遍出現是緣于( )
A. 王位世襲 B. 諸侯分封 C. 宗法瓦解 D. 中央集權
2. 秦朝在郡一級地方,除了郡守以外,設有郡尉和郡監兩個郡一級長官。郡尉和郡監與郡守平級,可自行任命署吏,直接聽命于中央。與此相似的是,在一縣之內,亦分別設置令(長)、尉、監。由此可見,秦朝( )
A. 地方所有署吏均由中央任命
B. 中央尚未實現權力高度集中
C. 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體系
D. 中央軍政大權均掌握在皇帝手中
3. 右圖為中國書法最高獎“蘭亭獎”的標志,它以《蘭亭序》局部作背景,主體圖案是王羲之所寫的“書”字。對圖文信息解讀正確的是( )
A. 主體圖案結構形體嚴整
B. 背景文字便于抒情達意
C. 書法獎標志兼有楷書和草書
D. 主體圖案體現東晉書法成就
4. 有學者在評論中國古代政治制度時說:“將錄取的重心落到了才而不是德上,從而將全國精英吸到了國家管理網絡中,最大限度地消弭了士大夫離心離德的可能。”這一制度應是( )
A. 郡國并行制 B. 察舉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舉制
5. 宋真宗時因“京師衢巷狹隘”,加以開廣。由于店鋪開設越來越多,有的店鋪連通衢大道也要侵占一番,因而到宋徽宗時候,不得不征收“侵街房廊錢”。這反映出當時( )
A. 商業活動不受時間限制 B. 政府摒棄傳統抑商政策
C. 城市中坊市界限被打破 D. 官府不再監管市的交易
6. 右圖是國家郵政部門發行的《景德鎮瓷器》特種郵票。紀念郵票上的這一瓷器品種成熟于( )
A. 秦漢時期 B. 隋唐時期
C. 宋元時期 D. 明清時期 五彩云龍紋蓋罐
7. 據呂思勉《中國近代史》記載:“清道光二十二年,英兵既逼江寧,清廷戰守俱窮,與英使訂立條約。許英商任意與華人貿易,進出口稅則訂明秉公議定。”這一“條約”( )
A. 迫使中國開放上海為通商口岸 B. 使西方侵略勢力深入中國內地
C. 拓展了列強對華資本輸出的途徑 D. 使清廷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
8. 李鴻章上奏朝廷稱:“各口通商以來,中國沿江沿海之利盡為外國商輪侵占,故設法召集華股,特創此局以與洋商爭衡,庶逐漸收回權利。”由此可知,李鴻章創辦“此局”的目的是( )
A. 解決民用企業困難 B. 逐步收回國家利權
C. 籌集軍事工業資金 D. 放寬民間設廠限制
9. 下表是1893~1910年中國進口商品分類比重表,對表中數據變化原因解讀正確的是( )
年份 | 占進口商品總值的百分比(%) | |
生產資料 | 消費資料 | |
1893 | 8.4 | 91.6 |
1903 | 15 | 85 |
1910 | 17.6 | 82.4 |
A. 中國在對外貿易中處于主導地位 B. 甲午戰爭后民族工業獲得了發展
C. 歐洲列強暫時放松對華經濟侵略 D. 列強侵華方式仍以商品輸出為主
10. 張岱年在《中國文化概論》中評價道:他所宣揚的儒學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儒學,而是一種“儒表西里”的新儒學,一種體現資產階級思想和觀念的儒學,故又稱“新學”。這里的“他”應是( )
A. 魏源 B. 洪秀全 C. 康有為 D. 李大釗
11. 時人所著《中國革命史》一書指出:“中國革命自古有之,唯在本朝以今歲為烈。而川省抗路風潮亦與革命有至大關系。”作者評論的是( )
A. 太平天國運動 B. 戊戌變法 C. 義和團運動 D. 辛亥革命
12. “雖然其主體還是精英知識分子,但其運行的方式是自下而上的,它的根本意義在于其他下層民眾借助學生運動走上社會運動的舞臺,這在中國近代史上具有破天荒的意義。”材料描述的運動( )
A. 結束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 B. 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C. 基本推翻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 D. 邁出中國近代化歷程的第一步
13. 孫中山認為“帝國主義對中國的壓制具體表現在,中日‘二十一條’所載,幾乎國家盡歸其掌握。此顯系民族主義未達目的所致。”此后,孫中山將“民族主義”發展為( )
A. “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B. “中國民族自求解放”
C. “平均地權,節制資本” D. “民權為一般平民所共有”
14. 右圖表反映了我國部分工礦業發展情況。導致這一時期工礦業發展的主要原因是( )
A. 清政府放寬民間設廠的限制
B.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獎勵實業
C. 南京國民政府鼓勵發展工業
D. 日本加強對中國的軍事侵略
15. “上海公共租界街市之繁盛,以南京路至江西路轉角處為最,自晨七時至晚七時,各車往來,不絕于道,約計其數,則電車450次,汽車900次,馬車1 000次,黃
包車18 000次,獨輪車1 000次。”材料表明,上海城市交通( )
A. 以汽車為主要交通工具 B. 改變了人們的思想觀念
C. 率先引進了近代交通工具 D. 呈現新舊并存的顯著特征
這是一個月白風清之夜,也正是中國共產黨26周年生目前夜。在“打過黃河去,向黨的生日獻禮”的口號聲中,我旅指戰員有序地登船。16. 右側框內文字出自時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六旅政治委員劉華清將軍的回憶錄。他記述的軍事行動應該是( )
A. 百團大戰
B. 淮海戰役
C. 渡江戰役
D. 挺進大別山
17. 右側示意圖反映了新中國初期經濟建設的成就。這些成就( )
A. 主要分布在我國東南沿海地區
B. 使我國從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
C. 奠定社會主義工業化初步基礎
D. 改變了生產資料所有制的性質
18. “在私有制消滅后,黨內部分同志錯誤認為,民族資產階級不存在了,民主黨派作為民族資產階級政黨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為此,黨中央( )
A. 通過公私合營改造資本主義工商業
B. 提出“長期共存,互相監督”方針
C. 制定1954年憲法確立政治協商制度
D. 將政協制度作為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19. 右圖是某高二學生在圖書館看到的一本書的封面照。結合封面照推斷,書名最有可能是( )
A. 《中美關系史》
B. 《戰后中日關系史》
C. 《新中國重返聯合國紀實》
D. 《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外交》
20. 1987年11月2日,臺灣紅十字會開始受理民眾赴大陸探親登記及信函轉投。這一天被臺灣《民眾日報》稱之為“一個歷史性的日子”。“歷史性”是指海峽兩岸( )
A. 長期隔絕的狀態被打破 B. 直接通郵、通商、通航
C. 達成“一個中國”共識 D. 實現了30年來的真正停火
21. 《西方文明史》在論述雅典民主政治時寫道:“他的主要貢獻是推行依地區而非依氏族聯盟選舉執政官的制度。”他的這一貢獻( )
A. 基本上鏟除了舊氏族貴族的特權 B. 奠定了四百人議事會的公民基礎
C. 使得公民大會成為最高權力機關 D. 促使雅典民主政治發展到了頂峰
22. “1498年,達·伽馬在印度獲得了建立商埠的許可,到116世紀中葉他們已經在西非和東亞之間建立50多處貿易商埠。”材料中的“他們”最有可能是( )
A. 葡萄牙人 B. 西班牙人 C. 荷蘭人 D. 英國人
23. 1746年2月10日,英國首相配蘭因與英王喬治二世政見不和,帶領全體閣員集體辭職。喬治二世遂讓普特尼重新組閣,但普特尼不是下院議員,得不到下院的支持。當他邀請上屆內閣的閣員入閣時,被冷言回絕。無奈之下,他只好在2月12日辭職。這一事件后,英國( )
①責任內閣開始出現 ②議會掌握了最高立法權
③內閣成員與首相共進退 ④首相必須得到下院支持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24. “當生存障礙超過個人所能夠承受的地步,人類就被迫改變生活方式,解決辦法就是形成一個約定,使每個人都把自身的能力置于主權者的指導下,建立一個共同體,稱之為‘國家或政治體”’。提出上述主張的思想家應是( )
A. 蘇格拉底 B. 馬丁·路德 C. 康德 D. 盧梭
25. 右圖漫畫中,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蒙著雙眼,手提一個天平,天平的一側放著“美國憲法”,另一側坐著杜魯門總統,載有憲法的一端顯然更有分量。該漫畫反映出美國( )
A. 司法權高于行政權
B. 總統對最高法院負責
C. 總統與最高法院相互制衡
D. 最高法院擁有司法解釋權
26. 哲學家羅吉爾·培根在1260年展開大膽想象,“人們能夠建造如在江河和海洋上的巨型船舶那樣航行的機器,沒有槳手……但是它們的速度比滿載槳手時還快。”最早將這一想象變成現實的是( )
A. 新航路開辟 B. 第一次工業革命 C. 第二次工業革命 D. 信息技術革命
27. “他們描寫的理想,是在對現實生活不滿的基礎上幻化出來的,他們重視丑的美學價值,大力提倡想象。”最符合上述創作風格的作品是( )
A B C D
28. 美國總統胡佛說:“當我們充分理解了20年代經濟史的時候,我們將發現,終結了一個繁榮時期的這場崩潰,其主要原因是工業沒能把它的進步傳遞給消費者。”他認為導致“這場崩潰”的主要原因是( )
A. 生產和消費存在矛盾 B. 工業生產蓬勃發展
C. 人們醉心于股票投機 D. 社會生產能力不足
29. 學者陸南泉認為,蘇聯要在工業化時期控制糧食、取得資金,全面建立社會主義經濟基礎,消滅“最后一個資本主義階級”的個體農民。能佐證這一觀點的舉措是( )
A. 實施戰時共產主義 B. 推行新經濟政策
C. 開展農業集體化運動 D. 實行農產品收購制
30. 2017年9月29日,中國科學家成功實現了世界首次洲際量子保密通信,量子理論的應用將深刻影響人們的生活。量子論的創立( )
A. 開創了以實驗為基礎的近代科學 B. 彌補經典力學對時空認識的不足
C. 對微觀世界的認識取得革命性進步 D. 有力挑戰了西方的封建神學創世說
二、 判斷題:判斷下列各題的正確與錯誤,正確的填“A”,錯誤的填“B”。(本大題共5題,每題2分,共10分)
31. 右圖生動描繪了我國古代農業灌溉的場景,其中所示的灌溉工具在我國唐朝已經出現。( )
32. 中國共產黨在八七會議上,確定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總方針,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思想。( )
33. 毛澤東思想是中國共產黨取得中國革命勝利的理論武器,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理論淵源。( )
34. 1967年歐共體成立,西歐開始走上了聯合的道路。冷戰后,歐洲一體化進程加快,國際地位不斷提高。( )
35. 羅斯福新政使美國經濟逐漸走出低谷,開創了國家干預經濟發展的新模式,促進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 )
三、 材料解析題:結合材料以及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本大題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36. 儒家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形成和豐富中華民族精神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漢武帝時代將儒學作為意識形態的主導,這一變革肯定了“以教為本”,否定了“以法為本”,強調文化教育是“為政之首”,有著不宜忽視的積極意義。
——摘編自張豈之主編《中國歷史新編》(古代史上冊)
材料二 北宋中期,儒家知識分子鑒前代士人之失,將自我道德名節的完善視為最終目標。他們“毅然以天下是非為己任”,在一定程度上左右著世風與時局的趨向。
——摘編自袁行霈等主編《中華文明史》
材料三 陽明繼起,發為學貴自得之論,言語行為皆純由個人自決。良知學說似遠承孟子,而含有打破偶像,搖動傳統思想權威之傾向。
——摘編自蕭公權《中國政治思想史》
材料四 清初大儒黃宗羲雖宗陽明,但主張多讀書以窮理之變化,并以實踐為歸。顧炎武不談心性,他的治學范圍,以典章制度、社會經濟為主,諸家以顧氏對后世的影響最大。
——摘編自傅樂成《中國通史》
請回答:
(1) 漢武帝“將儒學作為意識形態的主導”是接受了哪一儒學家的建議?據材料一,概括“這一變革”帶來的積極意義。(2分)
(2) 據材料二,概括北宋理學的深遠影響。據材料三,分析陽明心學蘊含的思想價值。(4分)
(3) 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四反映的清初大儒的共同思想。材料四認為“顧氏對后世的影響最大”,請舉出19世紀中期中國思想解放潮流的兩例史實加以說明。(3分)
(4) 綜合上述材料,你認為學習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何現實意義?(1分)
37.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78年安徽省發生特大旱災,山南區干部群眾商議的辦法是“借地”給村民,每人借三分,誰種誰收,實行包產到戶、責任制。在中國農村改革大幕拉開之時,鄧小平也在不斷思考:城市改革、開放的突破口應該選擇在哪里?他想劃出一塊不大的地方為改革開放探路。但是直到90年代初,改革并沒有從體制層面觸動“計劃”二字。
——摘編自顧亞奇等《偉大的歷程:中國改革開放30年》
材料二 以鄧小平南方講話為先導,中共十四大明確指出了中國制度變遷的目標。這堪稱中國新時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隨著鄧小平南方講話,我國對外開放從沿海逐步向內地推進,在地理區域上進一步開放。到2001年12月,中國對外開放進入新階段。
——摘編自蕭國亮、隋福民《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史》
材料三 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和對外貿易簡表(部分)
國內生產總值 | 由1978年的1 400多億美元,提高到2004年的1.65萬億美元。 |
對外貿易 | 從1978年到2004年為世界貿易增長作出了12%的貢獻。 |
加入WTO的3年里,中國進口了大約1.2萬億美元的商品。 |
——據吳恩遠等《改革開放的中國與世界》整理
請回答:
(1) 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指出安徽“借地”的做法對農村改革的影響,鄧小平是如何“為改革開放探路”的?(2分)
(2) 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簡述“第二次思想解放”的主要內容。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我國“對外開放進入新階段”的標志事件。(4分)
(3) 據材料三,歸納我國改革開放取得的主要成就。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從我國改革開放的進程和成就中獲得的啟示。(4分)
四、 問答題:根據設問,回答問題。(本題10分)
38. 170年前,馬克思、恩格斯為探索人類理想社會,曾提出建立一個“自由人的聯合體”,這為人類社會的進步指明了方向。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 1848年,馬克思主義誕生,從此社會主義運動蓬勃發展起來。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標志是什么?哪一重大歷史事件將社會主義理論變為現實?(2分)
(2) 中國是通過新民主主義革命走向社會主義的。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對推動世界政治進步有何積極意義?(2分)
(3) 二戰后,世界政治格局的顯著特征是什么?在此背景下,20世紀50年代,中國政府提出了怎樣的處理國際關系的基本準則?改革開放后,中國政府作出的關于當代世界兩大主題的重要論斷是什么?(3分)
(4) 當今中國政府提出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目標,推進全球治理和文明進步。這一目標的提出順應了當代世界怎樣的發展趨勢?請你就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提出一個合理化建議。(3分)
WORD下載地址: 2018年江蘇省南通市高二學業水平測試模擬卷(期末)歷史試題
高考關鍵字:
陽光高考 | 院校庫 | 招生簡章 | 高考分數線 | 高考錄取查詢 | 高校排名 | 志愿填報 | 院校信息 | 高校動態 | 高考資訊 | 藝術高考 | 高考政策 | 高考試題 | 復習資料 | 志愿填報 | 高考專業解讀 | 高考招生計劃 | 院校信息 | 高考熱門專業 | 專業就業 | 教育時評 | 健康高考 | 211工程 | 985工程 | 教育部直屬 | 北京高考 | 上海高考 | 貴州高考 | 吉林高考 | 遼寧高考 | 陜西陽光高考 | 湖北高考 | 河北高考 | 山西陽光高考 | 山東陽光高考信息平臺 | 江蘇陽光高考信息平臺 | 浙江陽光高考信息平臺 | 福建陽光高考信息平臺 | 安徽陽光高考 | 河南陽光高考信息平臺 | 廣東高考 |